悯
耕
者
何
代
何
王
不
战
争
,
尽
从
离
乱
见
清
平
。
如
今
暴
骨
多
于
土
,
犹
点
乡
兵
作
戍
兵
。
战争
悯农
离乱
暴骨
译文
哪个朝代哪个君王不经历战争,人们常常在战乱中盼望和平。
现在暴露的白骨比泥土还多,仍然征召乡兵去守卫边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废墟与和平转变的画面,通过对比过去的战争与现在的安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首句“何代何王不战争”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历史上的种种战乱,这些战争无疑是由各个朝代的君王所引发的。紧接着,“尽从离乱见清平”则表明这些纷争和动荡最终都归于平静和秩序,展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第三句“如今暴骨多于土”却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一种描绘,“暴骨”指的是战死沙场的遗骸,而“多于土”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所带来的惨烈。最后一句“犹点乡兵作戍兵”,通过对当下士兵依旧驻守边疆的描写,反衬出即便是和平时期,也仍有战事的存在,表现了一种历史循环往复的情感。诗人韦庄在这首诗中,以一种哀叹的心态,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的无限向往。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强化了诗歌情感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历史的沉重和生活的复杂。
韦庄
374首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猜您喜欢
丙申除夕(其一)
清·曾灿垣
最是劳人处,残年待夕阳。忧危身易老,离乱日尤长。腊酒酬穷鬼,文章落战场。独怜天地大,醉眼混玄黄。
初至虔州晤雪村,贻诗相慰,次韵和之(其二)
清·刘绎
乡关回首渺山城,幻境茫茫雨乍晴。朋友殷勤休戚共,身家离乱死生轻。若论避地谁盘石,安得回天洗甲兵。悔祸终凭人事转,吟诗无限寄深情。
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其五)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乱离知又甚,留滞敢辞劳!壮惜身名晚,悲怜子女号。一旬半雷雨,八水散风涛。生死论交地,寸心铭佩牢。
客卢陂蔬食不继每啖煨芋
明末清初·彭孙贻
卢陂土力薄,菜甲间凫茈。矧此遘兵革,比户寡晨炊。羁人阻戎马,日旰常苦饥。悯默愧杜老,草堂躬饷藜。荷担山上去,百钱买蹲鸱。煮作白石香,青盐发紫泥。人饱数枚已,每剩釜中糜。世.....
九悯九首(其八)
明·祝允明
旧田不粒犹征逋。新田为渊租未除。农来为兵强执殳。强执殳,绝钱镈。国无农,其何国。
寄怀邝湛若
明末清初·王邦畿
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
悯荒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曹溶
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边.....
十四夜即席呈应职方瑞伯因忆去秋是夕同瑞伯归自盘山复酌潞阳官舍时北寇已走三河慨然赋此
明·谢榛
去年遥自蓟城回,旷逸堪怜越客才。驿柳清秋还并辔,潞河良夜坐传杯。青山别后边烽起,明月歌中塞马来。今夕相看感离乱,西风吹雨不胜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