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秋节
重阳节
写景
抒情
怀乡
思乡
写花
菊花
节气

译文

我一年之内两次经过淮河与黄河,身陷喧嚣繁杂的尘世之中,白色的衣裳也蒙上了尘土。
看着眼前的衰落之柳,让我感慨自身老去的迹象;在空中的闲云悠悠自得,应是在嘲笑我这远在他乡,四处奔波的行客如此繁忙。
我去往南方并无时间吟咏风月;我向北方而去先就担心严寒。
错过了故园那簇簇开放的菊花,也不知道如今已是重阳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首联“一年两度涉淮黄,扰扰缁尘染素裳。”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一年之中两次穿越淮河黄土地带,行旅的劳顿使得原本洁白的衣裳染上了尘埃。这里以“缁尘”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疲惫,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颔联“衰柳共怜残鬓短,闲云应笑客程忙。”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衰败的柳树仿佛与诗人一样感叹着岁月的流逝,而悠闲的白云则似乎在嘲笑诗人为生活奔波忙碌。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匆忙的感慨。颈联“南归无分吟风月,北去先愁饱雪霜。”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南归时无暇欣赏风月之美,北去时又忧虑雪霜之寒,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这里不仅反映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尾联“孤负故园丛菊好,不知今日是重阳。”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自责。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赏菊饮酒的美好时刻,但诗人却因行役在外,无法享受这份温馨与快乐,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孤独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别燮玄圃后重寄
元·虞集
郭西山路有寒梅,想见临行首重回。夜听雨声知水长,满船明月几时开?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