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多
福
寺
萧
寺
虚
庭
夜
气
嘉
,
微
风
入
树
碧
交
加
。
露
荷
滴
沥
珠
无
翳
,
月
桂
扶
疏
璧
有
瑕
。
欲
采
蘋
花
归
已
晚
,
拟
寻
竹
叶
梦
还
赊
。
愁
来
剩
有
凄
凉
意
,
织
女
银
河
又
复
斜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秋景
咏物
桂花
抒情
夜思
节令
秋节
怀古情感
译文
萧寺空寂的庭院夜晚气息宜人,微风轻轻吹入树中,碧绿的树叶交织在一起。
露水滴落在荷花上,形成了一颗颗珠子般晶莹剔透的露珠,看不见遮盖物;月亮映照下的桂树枝叶稀疏有致,像美玉上的一点瑕疵。
想采撷一些蘋花但已入夜太晚,打算寻找一些竹叶又觉得距离所梦之处仍遥不可及。
悲从中来,心生凄凉之意,看着那织女星和银河已经斜挂在天边。
赏析
这首宋诗《宿多福寺》是姚宽所作,描绘了夜晚在寂静的寺庙庭院中所见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秋夜的静谧与清冷。"萧寺虚庭夜气嘉",写出了寺庙在夜晚的空旷和宁静,夜气清新宜人。"微风入树碧交加",微风吹过,树叶摇曳,绿色交错,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生动的画面。"露荷滴沥珠无翳,月桂扶疏璧有瑕",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美,露水打在荷叶上,晶莹剔透,如同明珠无遮;月光洒在稀疏的桂树上,如玉璧般皎洁,但又略带瑕疵,增添了真实感。"欲采蘋花归已晚,拟寻竹叶梦还赊",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想采摘蘋花却已错过时令,寻觅竹叶寄托梦境的愿望也显得遥不可及。最后,"愁来剩有凄凉意,织女银河又复斜",诗人借织女过银河的典故,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愁绪,银河斜照,更添凄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寺庙的静美画卷,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姚宽
40首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会稽嵊县(今浙江省嵊县)人,宋宣和3年随父迁居诸暨,其子姚侃、姚仅为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姚氏迁入祖。宋代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著名词人。宋宣和3年随父迁居诸暨,其子姚侃、姚仅为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姚氏迁入祖。宋代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著名词人
猜您喜欢
西江月(其一)壬辰自寿
宋·程珌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秋雨夜过公实(其一)
明·黎民表
急雨驱残暑,萧然夜掩关。秋声过乱竹,凉气殷空山。紫署君期入,青门我暂还。庭前桂花发,曾忆几人攀。
园桂初发邀同社小饮
宋·张镃
故故论年赏,新看惜未多。一香参众树,千月下纤娥。今雨胡能阻,秋虫亦复歌。有情毋吝醉,斯世合婆娑。
次日习仪太常不预再次华泉韵
明·何瑭
玉宇凉生万木森,佩环趋走念同心。风传鼓角朝仪静,云拥旌旗帝座深。祝寿已闻频似昔,赓歌还羡不如今。独惭下里巴人曲,难并黄钟大吕音。
将至浦城口占
清·朱圭
轻轺小插桂婆娑,一路香闻使者过。几瓮黄齑怜臭味,卅宵青眼费摩挲。谁家梦笔才如绮,有客临渊鬓欲皤。为语皇华山上月,肯教清影负幽萝。
桂殿秋·题黄雪女史照
清·张玉珍
花径畔,画阑东。一天秋影落梧桐。石弦闲倚玲珑曲,银汉无声月正中。
大人生日(其一)
宋·项安世
明日君开祝寿场,今朝臣捧寿亲觞。愿亲有俾昌而大,与国无穷禄尔康。台上菊迟今始绽,堂前桂晚后弥芳。仙翁作计深长在,待看孙曾笏满床。
水调歌头·九首(其七)秋兴
明·陶安
秋高兴何远,爽气掬星河。雨晴山势飞动,楼外雁来多。丹桂香凝幕府,银烛光摇青琐,试问夜如何。天地大无外,老子尽婆娑。写兵机,脩马政,咏铙歌。西风莫添,华发壮志未消磨。眼见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