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
发
诵
为
澄
月
上
人
出
世
(
其
一
)
利
刀
剃
发
发
皆
空
,
空
去
还
生
发
不
穷
。
剃
是
本
师
今
日
剃
,
生
从
未
出
母
胎
中
。
剃发
禅意
人生哲理
译文
用锋利的刀剃去头发,剃后头发虽空,但头发依然不断生长。
剃发的行为仿佛是今天的师父教导,这人生来尚未曾离开母胎的怀抱。
赏析
这首诗以剃发为题,借物喻理,探讨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首句“利刀剃发发皆空”,以“利刀”象征剃除烦恼的决心,通过剃发这一行为,将世俗的束缚与杂念比作头发,剃除之后仿佛达到一种心灵的净化,进入“空”的境界。然而,“空去还生发不穷”则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即使剃去了头发,生命之树依然会不断生长,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不灭。接下来,“剃是本师今日剃”一句,可能暗指佛法中的剃度仪式,意味着在佛教中,剃度被视为去除尘世烦恼、追求精神解脱的重要步骤。而“生从未出母胎中”则进一步阐述生命的奥秘,似乎在说生命的起源并非仅仅局限于肉体的诞生,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存在与意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剃发这一具体行为,探讨了生命、存在与解脱的哲学思考,既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宇宙真理的追寻。
猜您喜欢
孤灯效玉川子五首(其一)
清·宋湘
无言无笑非无灯,破寺龛前可见曾?又是黄昏供一碗,我真成佛仆成僧。
规禅停云斋
宋·陈师道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呵.....
赠雷峰行脚僧
明·谢长文
一钵沿门日,长途冬复残。修行知独苦,乞食遇人难。世路黄金贵,风尘白眼看。请师驻芒屦,姑了此心安。
题僧罄宜枝巢
宋·汪藻
平生到处觅三椽,白首归来古刹颠。飞锡几逢花雨地,住山今得鸟窠禅。九霄鹏翼心虽在,万壑松风梦自圆。莫笑维摩方丈室,会看游戏著人天。
夜雨不寐
清·禅一
秋晚空山冷闭门,湿云时复起岩根。大都诗思因禅悟,一半钟声带雨昏。短榻横眠聊自适,孤镫枯坐向谁论。毕生消受清閒福,惭愧难酬出世恩。
西江月·吴穆仲与法喜以禅悦为乐,寄唱酬醉蓬莱示芗林居士,有“见处即已,无心即了”(其二)之句,戏作是词答之
宋·向子諲
见处莫教认著,无心慎勿沈空。本无背面与初终。说了还同说梦。欲识芗林居士,真成渔父家风。收丝垂钓月明中。总是神通妙用。
沁园春·写怀
清·范邃
不受人怜,黯然自伤,此生奈何?正多年堤柳,攀条饮泣;数声牧笛,叩角行歌。我自茫茫,谁非龊龊,合共苍天梦梦过。还堪笑,笑眼前鹬蚌,壁里千戈。不如终老岩阿。似野鸟孤飞脱网罗。.....
行路难(其六十)
清·钱澄之
为指芒鞋更向前,匡庐深处许安禅?前身应是山居客,说著峰头意惘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