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写景
抒情
写人
惜时
春节

译文

京城里重逢元宵佳节,灯火通明直到天亮。
士人和女子们欢声笑语地游玩,清亮的歌声萦绕在天空。
为什么这里会有风雪交加,景象如此萧瑟。
阴晴变化本就难以预料,这次聚会又何须执意停留。
青春快乐需要少年时期去追求,因为人生容易就白了头发。
从此以后还能做什么呢?不如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首句“京城重元宵,鳌火及明发”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京城在元宵节时灯火通明,如同海中的鳌火一般照亮夜空。接着,“士女嘻以游,清歌绕天阙”描述了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歌声飘荡在天空的情景,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节日欢乐的描写上,而是通过“胡彼风雪雱,而有此萧瑟”两句,巧妙地引入了自然界的对比,暗示了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人们也能找到温暖与欢乐。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乐观态度的表达。接下来,“阴晴固难定,兹会胡可必”两句,诗人借天气的多变来比喻人生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相聚的机会,不要过于期待未来的不确定。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欢乐描述,更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最后,“行乐须少年,人生易华发”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从此复何为,且尽杯中物”则以一种洒脱的态度,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享受,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哲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元宵佳节的欢乐氛围,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作品。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