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送别
赞美
励志
抒情

译文

先生原本就有好种子(寓意才华),早在东观(地方或职位名)就传出了他的英名。
他现在担任了新的统制职务,羌胡(古代少数民族)已经知道了他的大名。
他并不只是为了抒发情怀而叹息,只是暂时做了一个请求(为国家效力)的行动。
在沙草关南地区守卫,旌旗在塞下营地飘扬。
他在背后写檄文,在夜晚进入幕府讨论军事。
他的文武才能真正兼备,忠诚和勤勉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战袍绣着瑞兽,他的马披着朱缨,装备精良。
他的气概能压倒所有敌人,他的功勋在两京(古代地名)流传。
虽然过去了百年仍是旧有的传统(此处可能是对前人英雄事迹的敬仰),但他在这里依然坚如长城。
在黑夜和白昼,他为国担忧的心都在于大业的稳定和成功;边境也将不久安宁清平。
关羽和张飞并不是世间最杰出的英雄,韩琦和范仲淹本来是儒雅的书生。
佩戴着黄金印绶的他,终将归来感谢圣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希贤所作的《送张养正都宪》,通过描绘张养正从军到立功的过程,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勇敢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背人时草檄”、“文武真兼济”,形象地表现了张养正起草檄文、文武双全的形象;“战袍团绣廌,介马粲朱缨”则描绘了他身着华丽战袍、骑着披红马的英勇形象。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张养正从一个原本以种田为业的人成长为东观(古代藏书之处)的英豪,接受新的军事任命后,他的威名传遍了羌胡之地。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转变,也暗示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了张养正在边疆的军事行动中,夜晚在幕府内与将领们讨论军事策略,白天则起草檄文,指挥军队作战。诗中提到的“文武真兼济”强调了张养正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体现了他全面的素质。“战袍团绣廌,介马粲朱缨”这一句,通过华丽的战袍和马匹上的红色装饰,生动地展现了张养正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象征着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后,诗中提到“意气吞群羯,勋庸播两京”,表达了张养正的雄心壮志和功绩被广泛传颂,不仅在边疆,也在京城得到了认可。同时,“宵旰忧心泰,边陲指日清”一句,展现了国家对边境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张养正等人努力的肯定。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张养正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时期对军事将领的期待与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勇敢和才能的高度重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