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山
九
日
佳
节
逢
重
九
,
孤
踪
寄
海
涯
。
自
怜
犹
墨
绶
,
多
病
已
黄
花
。
欲
问
南
来
雁
,
那
堪
此
际
笳
。
夜
深
眠
不
得
,
移
枕
听
慈
鸦
。
节日
思乡情感
山水场景
秋天佳节
忧思独酌
译文
译文: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我孤独的身影寄居在海边。
译文:自我怜惜依然身着黑色的官印服饰,因为多病,连菊花(代表秋天和衰老)都显得枯黄了。
译文:想要问从南方飞来的大雁,现在这个时期边境的悲凉之声(笳声)怎么忍受得了。
译文:夜已经深了,我无法入睡,移开枕头听到乌鸦的叫声。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任环的《金山九日》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身处海外的孤独心境。首句“佳节逢重九”点出时令,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赏菊、思念亲人的日子,而诗人却远离家乡,漂泊异乡。"孤踪寄海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感。“自怜犹墨绶”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怜悯,墨绶原指官印的丝带,这里借指官职,暗示自己身在异国他乡,职位低微,仕途不顺。“多病已黄花”则以秋菊的凋零暗喻自身的衰老和疾病,寓含了时光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欲问南来雁”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希望南飞的大雁能传递他的思乡之情。“那堪此际笳”中的“笳”是边塞乐器,此处增添了战乱或思乡的哀愁氛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最后两句“夜深眠不得,移枕听慈鸦”,写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只能辗转反侧,聆听慈鸦(乌鸦)的叫声,更显孤独无依。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猜您喜欢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谩兴(其一)除夜
明·虞堪
出门无路达天衢,谩拥寒衾咄咄书。岁月又随更漏尽,半生孤愤不能除。
题六画·东坡
宋·释善珍
天津桥上听啼鹃,从此南人弄相权。多少衣冠落沙漠,朱崖宜著玉堂仙。
清平乐
宋·李鼐
乱云将雨。飞过鸳鸯浦。人在小楼空翠处。分得一襟离绪。片帆隐隐归舟。天边雪卷云浮。今夜梦魂何处,青山不隔人愁。
鹧鸪天(其一)
宋·李之仪
节是重阳却斗寒。可堪风雨累寻欢。虽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残蕉共小栏。浮蚁嫩,炷烟盘。恨无莺唱舞催鸾。空惊绝韵天边落,不许韶颜梦里看。
采莲曲四首(其三)
元末明初·叶颙
吴江女娘冰玉肌,薄抺腻粉厚抺脂。兰舟荡漾翠波里,花间烂漫香风吹。莲心苦难食,食之不疗饥。藕丝短难织,织之不成衣。采莲采莲人未归,山长水远归何时。
中秋偶病
宋·连文凤
中秋不见月,扶病倚阑干。故国愁心远,西风瘦骨寒。纵无今夕醉,容有别时看。且作南飞鹊,一枝聊自安。
观兄弟同夜成婚
唐·郑轨
棠棣开双萼,夭桃照两花。分庭含佩响,隔扇偶妆华。迎风俱似雪,映绮共如霞。今宵二神女,并在一仙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