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帖
子
(
其
六
)
太
上
皇
帝
阁
清
晖
亭
畔
吸
光
亭
,
入
眼
湖
光
分
外
明
。
岂
是
荷
花
似
云
锦
,
都
缘
宝
墨
照
檐
楹
。
写景
夏景
水景
端午节日
地点
亭台
赞美
湖光
译文
第一句“清晖亭畔吸光亭,入眼湖光分外明。”可以翻译为:在清晖亭旁的吸光亭中,眼前的湖光显得格外明亮。
第二句“岂是荷花似云锦,都缘宝墨照檐楹。”的译文是:并不是说荷花像云锦那样艳丽,而是因为用宝墨所写(的诗句或画作)的色彩映照在屋檐和柱子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晖亭和吸光亭周围的美丽景色,湖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诗人并未直接赞美荷花如云锦般绚烂,而是暗示这是因为珍贵的宝墨反射出的光芒照亮了亭檐和楹柱,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动亮丽。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展现了光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以及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营造出端午时节清新宜人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高雅品味。
周必大
887首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猜您喜欢
过石头城
唐·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郡城南郭早望
金·师拓
晓立回塘上,何人逸兴同。柳浓天霁雨,萍坼岸含风。鸟影明苍霭,湖光倒碧空。秦川何日到,解发濯清沣。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唐·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唐·李德裕
茂苑有灵峰,嗟余未游观。藏山半平陆,坏谷为高岸。冈绕数仞墙,岩潜千丈干。乃知造化意,回斡资奇玩。镠腾昔虎踞,剑没尝龙焕。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层峦未升日,哀狖宁知旦。绿.....
九江北岸遇风雨
唐·白居易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西园(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瓜菜西园最有名,芳华苑外野田平。菱香藕脆家家有,粳稻花吹暑气清。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三十一)
唐·钱珝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穫稻,闲却采莲船。
海珠
明·冯绍京
何年神女弄珠来,蜿蜿灵光照法台。四壁潮声相喷薄,诸天云影自徘徊。波心犹有骊龙认,刹里常闻象教开。秦帝不须东望幸,此间疑是小蓬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