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沟
英
雄
并
世
不
相
容
,
割
据
山
川
计
亦
穷
。
沟
水
已
东
全
入
汉
,
淮
阴
谁
复
议
元
功
。
历史怀古
咏物
山水
英雄励志
离别情感
译文
英雄辈出却难以共存,各自割据一方,在山川中计谋穷尽。
江水以东的地区都已归入汉朝的版图,淮阴之地又有谁再议及韩信的功绩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鸿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英雄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英雄并世不相容"一句,揭示了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在争夺天下时的冲突无法调和,暗示了他们各自独立且互不兼容的理念。"割据山川计亦穷"进一步描述了这些英雄们各自占据一方,尽管智谋尽出,但最终还是陷入困境,无法实现统一。"沟水已东全入汉",这里的"沟水"暗指鸿沟,历史上项羽与刘邦曾以此为界,鸿沟之水东流意味着项羽势力的退缩,最终归于汉朝。"淮阴谁复议元功"则是对淮阴侯韩信的典故的引用,暗示即使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在这种大势之下,也无法再讨论决定战争的首要功劳。整首诗通过历史叙事,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末路、历史潮流不可逆的感慨,以及对统一局面的认同。黄庭坚的笔触简洁而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黄庭坚
2359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