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使
咏物
写景
历史
怀古
赞美
写水
写山
抒情

译文

观察地产的适宜之处,只有金锡是最优良的。
贡品从夏朝时期就开始有记录了,从周朝的姬姓统治者开始详细记录。
虽然历朝历代都视其为珍宝,但它的英勇气魄仍保持着神秘。
欧冶子以神妙的手段采集,再经锻打研磨制作。
从红色的岩石中挖出锡,山的颜色因此改变且没有云彩。
倒进若耶溪的铜液,使人们看不见溪底的潜鳞。
铸好的剑好像山峦一般插入天空,熔炼时矿井水井浸湿寒凉。
前方是雷神敲鼓般击打的声音,后方的雨师用尘土洗刷着剑身。
挖出铜牛的藏身之处,用林麓的炭火来烧煮。
丢弃冶炼后的残渣,使草木焦糊而变得干枯。
火焰烟雾充塞于铜的周围,寒光浮动在冶炼的池塘上。
越国的砥砺石磨砺剑锋,铸铁炉像沸腾的汤一样翻滚。
汇集众灵之气炼成器物,这铸成的宝剑共有五把。
其中著名的宝剑是湛卢和巨阙,最著名最珍重的就是这两把了。
在被赋予有才华的薛烛管理下,他们再被运到南林处的少女的地方商议其他事情。
这剑无论是水中使用可斩蛟龙,陆地使用可刺犀牛老虎。
扫除掉其他武器使之黯淡无光,使其上的敌人畏惧逃奔。
这些宝剑哪里是普通的吴钩能与之抗衡的?不是燕国的函盒所能抵挡的。
客人说:这真是伟大的利器啊!确实是越国的珍宝。
这些宝剑是剑客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文种听了并不感兴趣只听我说起才乐意来听。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因的作品,名为《越问(其三)金锡》。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冶炼技术和剑器制作的诗歌。全诗采用了富丽的辞藻和巧妙的比喻,将剑器的生产过程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工业图画。开篇“观地产之所宜兮,惟金锡之最良”直截了当地表明诗人对金锡(即金属铜和锡)资源的重视。紧接着,“贡品肇于有姒兮,暨苍姬而加详”则提到了自古以来这些矿物的珍贵及其考证工作。“欧冶子之神奇兮,爰采取而鍊淬”一句,通过对远古冶炼术士欧冶子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一传统技艺的崇敬。随后的几句,则具体描绘了冶炼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剖赤堇而出锡兮,山色变而无云”、“涸若耶之铜液兮,俯不见夫潜鳞”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变化,反映了冶炼活动所带来的景象改变。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铸岭岌其插天兮,冶井浸而寒冽”等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剑器制作工艺的描绘。通过“前丰霳为击橐兮,后雨师为洒尘”、“发铜牛之藏屑兮,赭林麓以炊炭”等句子,可以感受到剑器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精细和复杂。最后,“合众灵而成器兮,为宝剑凡有五。曰湛卢与巨阙兮,盖珍名之最著。”诗人总结了这五把宝剑的制作,其珍贵程度达到了顶峰。而“既属之善相之薛烛兮,复谋之南林之处女”则表明了这些剑器在使用上的威力和神秘。整首诗通过对金锡和剑器制作工艺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冶炼技术的成就,还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赏。诗中充满了奇幻色彩,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智慧结合产生的艺术品的崇敬之情。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