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司
仆
田
黄
门
诸
公
见
过
山
林
高
士
驾
,
鸡
黍
野
人
心
。
不
避
家
贫
馔
,
难
忘
岁
暮
寻
。
寒
城
云
际
拥
,
晴
树
雪
中
深
。
谁
念
平
生
意
,
幽
栖
独
至
今
。
写景抒情
怀古
山水田园
情感
季节
冬天
节令
岁暮
赠友
译文
高山中的隐士驾着车,鸡黍之食表达出他们的野趣和本真之心。
他们不避家贫,即便没有丰盛的菜肴,也难以忘记在岁末时节的寻觅和交流。
寒冷的城市被云层环绕,晴朗的树木在雪中显得更加深邃。
谁还记得我平生的志向呢?我现在还独自隐居着。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高叔嗣的《谷司仆田黄门诸公见过》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与友人来访的场景。首句“山林高士驾”暗示了来访者身份的高雅,可能是指在山林中过着清高生活的贤达之士。次句“鸡黍野人心”则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朴素的农家饭菜招待朋友,显示出其淳朴的人情味。“不避家贫馔”进一步强调了主人的待客之道,即使家境贫寒也不改其热情,体现出他的真诚和质朴。后两句“难忘岁暮寻”则透露出友情的深厚,即使在年终岁末这样的时节,朋友们依然不忘前来探访。“寒城云际拥,晴树雪中深”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冬日的寒意中,城郭与树木在云雾和积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远,为友人来访增添了诗意的背景。最后两句“谁念平生意,幽栖独至今”,诗人感慨自己的隐居生活,虽然清寂,但无人理解这份选择,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坚守。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生活和友情交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内心世界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唐·刘禹锡
常修清净去繁华,人识王城长者家。案上香烟铺贝叶,佛前灯焰透莲花。持斋已满招闲客,理曲先闻命小娃。明日若过方丈室,还应问为法来邪。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书林逋诗后
宋·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
诗二首(其一)
宋·陈舜俞
石磴梯山一里高,荒烟源处税渔樵。官粗事冷人应笑,免对青苗强折腰。
元夕
宋·方岳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于僧。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无能。后山亦有梅花月,不复年时兴可乘。
满路花·夜抵江城,闻蜡梅香,同刘易台柬黄艾罨
明末清初·张夏
芦遮曲岸天,竹碎沙滩月。榜人乘夜渡、呼声捷。严寒堕指,百丈迎风折。星芒动金阙。送下栴檀,却随鼓角清越。常年于役,半刺怀磨减。何如茅屋卧、耑修业。暗麝飘来,此亦晨钟发。素交.....
冬日村居(其二)
明·李攀龙
百年长药裹,三径且蓬蒿。华发抽簪短,青山伏枕高。漂零知浊酒,雨雪见绨袍。似解冥鸿意,翻然变羽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