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墓
(
其
十
一
)
松
为
先
公
买
,
苍
苍
已
作
林
。
谁
非
仁
孝
者
,
忍
有
斧
柯
心
。
培
覆
忧
难
久
,
攀
号
直
至
今
。
巢
中
多
鹤
子
,
累
尔
和
哀
音
。
悼亡
山水
情感
亲情
咏物
松树
松树意象
自然景物
译文
1、我为先公买下松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成为一片林。
2、若非仁孝之人,怎会忍心砍伐(松树)呢?
3、我担忧(松树)的培土覆盖难以长久,至今仍不断攀折呼号。
4、松树巢中多有小鹤,累累累生哀鸣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修墓》组诗之一,具体为第十一首。诗中以修墓为背景,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松为先公买,苍苍已作林。”开篇即以松树象征先人,松树苍翠茂盛,仿佛先人生前的英姿与伟岸。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松树与先人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也暗示了先人生前的品德与功绩如同松树一般,历经岁月而更加挺拔。“谁非仁孝者,忍有斧柯心。”接着诗人提出疑问,谁不是因为对先人的仁爱与孝顺,才会有这样的悲痛与不舍?“斧柯心”在这里比喻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如同面对斧头般沉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先人生前仁孝品德的敬仰。“培覆忧难久,攀号直至今。”“培覆”指覆盖、遮盖,这里指的是先人去世后,亲人们为其修建坟墓,以寄托哀思。“忧难久”则表达了对先人逝去的长久哀伤与怀念。接下来的“攀号直至今”,“攀号”意为攀爬号哭,这里形容了亲人对先人的哀悼之情一直持续到今天,表达了诗人及后人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巢中多鹤子,累尔和哀音。”最后两句,诗人以鹤子的哀鸣来比喻亲人们的哀悼之声。鹤子在巢中发出哀鸣,象征着亲人们在先人墓前的哭泣与哀悼。这里的“累尔和哀音”则强调了这种哀悼之声的连续不断,如同鹤子的哀鸣一样,充满了深情与哀愁。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修墓场景,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仁孝品德的崇敬与赞美。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高阳台·右台埽墓,郁郁悲怀。绵绵细雨,坟前留连久坐,不禁泪下
清·许禧身
草色含春,梅枝带露,数行垂柳眉生。凹凸云山,观来翠黛千层。疏篱茅屋闻厖吠,听流泉、断续低鸣。墓门横。触目伤情,何日能平。秋心结就何时解,叹朝朝暮暮,只自眉颦。绞结中肠,丝.....
孤鸾
明·林章
为谁抛撇,似海燕初分,林莺乍别。回首天涯,满目云山愁绝。东风不怜春色,把一枝、杨花吹折。直恁粘烟带雨,更盈盈似雪。奈梦儿、相隔恨难说。想昨夜孤衾,今朝双颊。比这青衫上,有.....
泛清波摘遍·邓尉探梅,和小山
清·杨玉衔
茅诛径小,杏傍墙高,莺报柳桃薰染好。暖催寒勒,商略探芳计迟早。行人道。鹃声泪苦,驴足尘空,无意送春归去了。倦侣高阳,重拾杯盘坠欢少。雁来渺。短札欲凭晚潮,何处始无芳草。空.....
清平乐·寿彬斋四月二十八日
元·陈栎
清和天气。三荚萱犹翠。恰喜先生初度至。近迓薰弦佳致。几年人物彬彬。文华质实惟均。寿宿临之在上,龙溪文脉常新。
浣溪沙(其七)堂前岩桂犯雪开数枝,色如杏黄,适当老妻生朝,作此以侑觞
宋·向子諲
瑞气氤氲拂水来。金幢玉节下瑶台。江梅岩桂一时开。不尽秋香凝燕寝,无边春色入尊罍。临风嗅蕊共裴回。
靖安刘节妇诗
明·刘崧
春花逐飘风,不复返故枝。妇人守中闺,死别生不离。借问闺中妇,守此将为谁。岂但伤所天,恒恐宗事隳。念昔初嫁日,委币充房帷。母也为我笄,姊妹为我缡。祝我出门去,事夫永相宜。夫.....
题道会刘处常画(其三)
明·杨士奇
闻说延真戴道士,年来尘事不关渠。松根千岁苓堪食,只办焚香礼玉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