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抒情
夏天
山水
情感
怀古
酒宴
母爱
神仙传说

译文

昆城吴水的三万顷广阔,吴地的朋友邀请我进入这无边无际的水域。
抬头看到月亮高悬头顶,手中玩弄着荷花,荷花落下的影子映照在天空中。
酒酣耳热后我就在船底躺下,青天为衾盖,毛骨感到冷意。
龙女似乎要出现来听我唱歌,用凉风吹走我的梦,让我醒来。
我的歌声初起时音韵清匀,忽然变得急促,就像急行军一样。
各种奇异景象纷纷出现,都感到惊讶奔逃,龙女舞动翻腾在巫峡的云中。
再唱时壮志中带有悲伤,凤凰背负着哭泣,麒麟在洲上啼叫。
六月里雪压得昆仑山低垂,我的歌声三次发出使得沧海裂开。
绿水将要变成黄尘热浪,龙女听到这些感到悲伤哽咽。
旌旗突然摇动龙女归去,金乌飞上若木树的枝头。
暑热如火灼烧我的肌肤,可叹我年老多病,体力不支,千金也买不到南海的犀角来解热。
沈书问龙女借来苍水璧赠我。
我请求取来半湖的白色湖水(可能是指湖水中的明珠或其它宝物),回去后高挂在空壁之上。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郑东的《昆城吴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开篇“昆城吴水三万顷”,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广阔无垠的水域,引人入胜。接着,“吴儿招我入溟涬”一句,仿佛邀请读者一同沉浸在这片水天一色之中。随后,诗人通过“举头看月月在顶,手弄荷花落天影”的细节描写,将月光与荷花的美丽映射在广阔的湖面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酒酣起就船底眠,青天作衾毛骨冷”则展示了诗人饮酒后的悠闲与自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接下来,“龙女欲出听我歌,扇以凉飙吹梦醒”两句,巧妙地融入神话元素,赋予诗歌以浪漫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初歌音蔟含清匀,忽然疾走衔枚军。百怪发立皆惊奔,龙女舞翻巫峡云。”这一段通过歌声引发的连锁反应,展现了诗人歌声的魔力,不仅让周围的生物为之震动,甚至引发了天地间的巨大变化,体现了诗人超凡的创造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再歌壮以悲,凤凰背泣麟洲啼。六月雪压昆仑低,我歌三发沧海裂。”诗人再次歌唱,情感从壮美转向哀伤,通过描述六月飞雪覆盖昆仑山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最后,“绿水欲变黄尘热,龙女闻之悲哽咽。旌旗忽动龙女归,金乌飞上若木枝。暑炎如火炙我肌,嗟我老病力莫支,千金莫致南海犀。沈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与君乞取半湖白,归向高堂挂空壁。”这一部分通过龙女的反应和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珍宝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整体而言,这首《昆城吴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郑东

36首
幼嗜书,明《春秋》。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弟郑采亦有文名。有《郑氏联璧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