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写景
秋节
山水
抒情
友情
重阳节
写山

译文

端午时我们在山间共饮,重阳节又一同登高。
苍苔覆盖的白石旁,寒潭静谧无声;红叶黄花间的小路,僻静深远。
秋天来临,我们落帽于此感受秋色凄冷;在荆丛中,我们等待月华侵染。
不需要细看茱萸,因为我们相信以后还会像过去一样重聚。

赏析

这首明代饶相所作的《重九日吴邑侯招游天印山》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佳节再次相聚,共同游览天印山的场景。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端午印山曾共饮,重阳佳节又登临”,开篇即点明了两次相聚的地点——天印山,并通过“曾共饮”和“又登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颔联“苍苔白石寒潭静,红叶黄花僻径深”,描绘了天印山的自然风光。苍苔覆盖的石头、寒潭的宁静、红叶与黄花点缀的僻径,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颈联“落帽从教秋色冷,班荆应待月华侵”,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诗人以“落帽”自喻,表示即使面对寒冷的秋色也不减兴致;“班荆”则暗示了聚会的欢乐氛围,期待着月光的照耀,增添聚会的浪漫与温馨。尾联“不须细把茱萸看,后会还同旧盍簪”,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人认为无需过分关注眼前的茱萸,因为未来的相聚将如同往常一样,充满欢笑与友谊。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相聚的热切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憧憬。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