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闰
诗
(
其
八
)
闰
九
日
往
往
龙
山
去
,
频
频
笑
孟
嘉
。
更
寻
前
月
约
,
还
问
隔
篱
花
。
雪
近
霜
侵
鬓
,
风
高
帽
侧
纱
。
几
回
登
望
意
,
一
半
惜
年
华
。
写景抒情
惜时
秋节
写风
怀古
山水
名胜
孟嘉的怀念
冬季景物
译文
往往像龙山上的龙一样行走,我常带着笑容去寻找孟嘉的身影。
回忆前月的约定,我又去询问篱笆那边花的情况。
雪花落在头上,霜侵入鬓发,风大得几乎吹斜了帽子和纱巾。
多次登高远望,心中充满了感慨,一半的感慨是对于逝去的年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往往龙山去,频频笑孟嘉",以典故入诗,龙山、孟嘉分别指历史上的名士,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更寻前月约,还问隔篱花",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约定的追寻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雪近霜侵鬓,风高帽侧纱",通过描写季节变换带来的外在变化,暗喻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易逝。"几回登望意,一半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自然的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猜您喜欢
渡江舟次寄送桢伯致仕还里中(其二)
明·姚光虞
有客抽簪去不还,清秋归卧大崙山。白云直欲寻真隐,青琐无心恋旧班。岁月催人双鬓短,乾坤任我一身閒。何时杖策朱明洞,四百峰峦尔共攀。
武林秋色图
明·史谨
忆曾驻马立斜曛,满目清愁远近分。蔓草平芜和靖宅,淡烟疏柳岳王坟。湖光缥缈涵飞雁,画思苍茫接断云。回首君家天目下,满山红叶正纷纷。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嵩岳闻笙
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
赠别舒广文还湘南兼寄故人二首(其二)
明·顾璘
湘南山水最宜人,风物萧萧绝世尘。磐石江清见鱼影,甲峰松古长龙鳞。幽栖问字吹藜火,烂醉回船倒葛巾。旧种桃花今在否,相思烦为赏馀春。
金蘅意来诗盛言彭泽山水之胜君官翰林二十年坚卧不出今忽两作县令寄此调之(其二)
清·王存
昔我折腰日,人祸未蔓延。入官已惊怛,百怪来蜿蜒。不免用意气,中更相哀怜。知罪仍窃禄,徇己稍任天。如是八九载,颜厚手足胼。较知偏瘠区,差得试所便。喜君山水县,远绍陶公贤。陶.....
风入松
元·沈禧
虬枝撑月倚高寒。瘦影拂琅玕。露华冷沁苍苔润,更深后、万籁声乾。尘虑于时顿息,冲襟此际惟宽。俨然妆饰整衣冠。独抱素琴弹。铿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叹。志在高山流水,□惊.....
偶成(其二)
宋·杨简
脚踏和风步步春,石鱼楼上等閒人。兴来冲口都成句,老去游山不动尘。李白谁知他意思,桃红漏泄我精神。忽逢借问难酬对,只恐流莺说得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