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家
元
日
昨
夜
斗
回
北
,
今
朝
岁
起
东
。
我
年
已
强
仕
,
无
禄
尚
忧
农
。
桑
野
就
耕
父
,
荷
锄
随
牧
童
。
田
家
占
气
候
,
共
说
此
年
丰
。
节日
田园
记事
冬天
怀农
祈丰收
节气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丰收的期望和关切。诗中“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两句,抓住了农历新年的特定天文现象,即星宿的变化,用以昭示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强仕”一词表明诗人年事已高,而“无禄尚忧农”则透露出诗人虽然没有官职俸禄,却仍旧担心着农业的收成,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胸怀,更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重农轻商思想。接下来的“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春天农事的景象。父亲在桑田里耕作,孩子们则跟着放牛的少年,用锄头翻土,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忙碌,也反映了家庭共同劳作的情形。最后,“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两句,通过农民观察天气变化并预测当年的收成情况,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敬畏,也是对农业生活中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期待。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和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新春农家乐图,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土地和农事的深厚情感。
孟浩然
266首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您喜欢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宋·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北红门外即景(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夜闻风盛愁无寐,晓见雪消喜动容。岂是喜愁太无定,都来念里为三农。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宋·苏辙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酒肴劝属坊.....
和伯兄适庄访立斋
宋·王柏
园林襟带两三家,翁季怡怡意度嘉。时把酒杯倾月影,或烧石鼎煮天花。青编有味毋吾隐,白发无情任汝加。翠竹数竿新映石,岁寒只此是生涯。
大雪中李提举惠玻璃泉两榼二首(其二)
宋·张耒
峰高冻雪埋苍玉,河静黄沙咽浊流。嗟我残年为远客,烦君双榼散羁愁。屠苏禦岁将传盏,綵胜宜春欲插头。痛饮须知谋日富,无田何用庆来麰。
腊日步西园
宋·张耒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其四)
宋·林希逸
卜筑虽殚岁月勤,事于州县不相闻。祠田更拟图升斗,要与春秋祭二分。
元夕阴雨孤城愁坐适魏十二介然书来言琼台将然万炬因以寄之
宋·李光
海滨遇元夕,况值愁阴天。重云障佳月,微雨杂瘴烟。孤城欲黄昏,里巷已萧然。荒祠鼓坎坎,老巫舞蹁跹。挥杖眩村氓,捩齿传神言。异域俗尚鬼,殊形耳垂肩。邦人素敬畏,香灯竞骈阗。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