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赞美
颂扬
山水
禅意
情感
心境
地点
历史
场景
意象

赏析

这首诗《赠上蓝晋禅师》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通过对晋禅师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深的禅学修为与非凡的人格魅力。首句“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以“泐潭月”为背景,暗示禅师修行之地的静谧与神秘,同时点出禅师的禅学成就超越四方。接下来,“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描述了禅师的传承与独自行走的坚定,展现其独特的修行之路。“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一句,以“蓝座”象征禅师的高坐,日月辉光比喻其智慧光芒照耀四方。接着,“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描绘了禅师在丈室中传授佛法,其知识的广度难以衡量,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与教诲的力量。“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形象地表达了禅师的教诲如同甘露,滋润人心,使人内心清凉,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紧接着,“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则说明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文学,文采斐然。“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通过将禅师比作凤凰,强调其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卓越地位。而“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进一步描绘了禅师如同飞翔于云端的凤凰,其光辉与色彩令人赞叹。“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提到禅师受到先帝的重视,在京城开设宝坊,表明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描述了禅师因其法才而受到推崇,众多长老争相表达敬意。“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赞扬禅师心无旁骛,内心平静如太行山,展现出其内心的坚定与宁静。最后,“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表达了对禅师传承的信仰与敬仰,希望其教诲能跨越千年,永远流传。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晋禅师的禅学修为、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其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郭祥正

1431首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您喜欢

解苍然亭
宋·张埴
苍然亭下棹歌声,十里重湖第一程。岂要老来游汗漫,试扶孙去看升平。晴空云退青山朗,晚渚风生白鸟轻。历□旧游班目睫,日呼颖辈识经行。
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
明·林鸿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
枫桥酬张季思
宋·释居简
欲唤扁舟一访寻,开窗同揖小猊岑。风晴堕叶声应燥,目远孤鸿影易沉。餐为菊英聊缓带,醉因雪萼小低簪。隔溪半夜疏钟到,定有清新入短吟。
寄顾次岳五首(其二)
宋·许月卿
韦斋井畔通宵月,流出文公阙里心。半夜起来湖莹玉,明朝应有柳摇金。万壑正看天地肃,一楼坐断水云岑。镜湖楼扁知无恙,二十年前醉解襟。
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
清·爱新觉罗·弘历
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中流嵽嶪如补陀,八功德水澄无波。精蓝信宿可留憩,层楼阿阁何须多。青雀黄龙尽收楫,笳吹笙歌送西日。帆樯远近挂.....
韩祠怀古
明·冯绍京
昌黎曾搆读书台,窗对连阳八面开。谪宦心悲天阙远,问奇人载曲车来。池中洗砚波成墨,帐下凝烟色亦煨。山斗至今群共仰,粤南文采迥昭回。
湖上杂诗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
唐·丁仙芝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