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亭
簇
簇
琅
玕
翼
翼
亭
,
江
山
千
载
重
斯
名
。
岁
寒
有
节
凌
霄
汉
,
昼
静
无
尘
到
几
屏
。
摘
寔
尚
堪
供
凤
食
,
开
窗
时
复
听
莺
鸣
。
主
人
若
欲
添
风
月
,
快
剑
还
须
斩
数
茎
。
写景
咏物
写山
赞颂
山水
情感
冬天
赏析
这首《竹亭》由明代诗人陈圭所作,通过对竹亭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格,以及竹亭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独特地位。首句“簇簇琅玕翼翼亭”以“琅玕”比喻竹子,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丛生、排列整齐的景象,如同展翅飞翔的鸟儿,生动而富有动态感。接着,“江山千载重斯名”一句,将竹亭置于历史与自然的宏大背景之下,强调其长久以来承载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岁寒有节凌霄汉,昼静无尘到几屏”两句,进一步赞美竹子在严冬中依然保持高洁之节,直指云霄,同时在白天宁静之时,竹亭不受尘埃侵扰,显得清幽雅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竹子和竹亭的外在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竹子内在精神品质的深刻赞赏。“摘寔尚堪供凤食,开窗时复听莺鸣”则通过想象,将竹子与神话中的凤凰、自然界的黄莺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竹子的神圣与生机勃勃的形象。凤凰象征吉祥,黄莺鸣叫则代表了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活力,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意境。最后,“主人若欲添风月,快剑还须斩数茎”一句,以主人想要增添更多风雅之事为引,表达了对竹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珍惜与保护之意。这里的“快剑斩数茎”并非实指,而是借喻,暗示了对破坏美好事物行为的坚决反对,同时也体现了对竹子生命力的敬畏与尊重。综上所述,《竹亭》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竹亭及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陈圭
40首
洪武初从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累迁都督佥事。从燕王出塞为前锋,进副千户。从起兵,佐世子留守北平。累迁都督佥事,封泰宁侯。永乐时督建北京宫殿。成祖北征,辅赵王留守北京。谥忠襄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