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园
儿童
写景
秋节
远景描述
儿童生活
村野
老人
自然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宁静。首句“缘林得纡径,篱落多儿童。”描绘了诗人沿着弯曲的小路行走,两旁是篱笆和嬉戏的孩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儿童拾橡栗,拜跪陈老翁。”写出了孩子们在采集橡栗时对老翁的尊敬,体现了乡村社会中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牛羊散其侧,出没深草丛。”描绘了牛羊悠闲地在草丛中觅食,它们的身影时隐时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紧接着,“前云雨将至,远屋灯已红。”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雨,远处的房屋灯火通明,为即将来临的雨夜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期待。“向翁告所息,遥遥指其东。”描述了诗人向老翁询问休息之处,老翁指向东方,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互助。最后,“出村缅寥廓,去矣谁适从?”表达了诗人离开村庄时的感慨,面对广阔的世界,不禁思考着前行的方向与归宿。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感悟。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