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写事
写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
杂言

译文

楚地风俗不务正业,迷信巫术崇尚鬼神。
因迷信而结成妖社,不区分亲戚或外人。
每年十月底,珍珠稻谷将要垂新。
家家户户不收成,祭祀妖神不论贫富。
杀牛买官府酒,敲鼓召集愚昧民众。
喧闹声响巷道窄,酗酒斗殴昼夜频。
年末雪霜降临,稻谷随着田埂消失。
官吏来催税收紧迫,索要抵押远超所欠。
穷人日渐消瘦,富人也无粮囤。
不怪祭祀辛苦,只说自己不够虔诚。
岳阳贤明刺史,为此民俗困顿。
不能一朝除尽,使他们同等遵循。
勉强允许保留习俗,不可结党私营。
只允许短暂的宽免,不可拖延月复旬。
我听说国侨治理,三年后名声大振。
巫风蔓延已久,或许不理解预防之策。
我来歌唱此事,不仅歌颂政策仁慈。
这现象四处皆有,也想让四邻听听。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赛神》,出自唐代诗人元稹之手。全诗通过描绘楚地的巫风习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不仅揭示了当地民众盲目信仰、铺张浪费的习性,也反映出官府对民征税无度,以及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地人民在岁暮时节为了赛神而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不分贫富。官府也借机敛财,民众则因此承受更重的税负。诗中“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这样的场景。然而,这种盲目的信仰和铺张的祭祀活动,并未能带来真正的福祉,反而加剧了社会问题。诗人通过“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一句,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批判。在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虽欲远离此地,但又不得不暂时留下,去理解并记录这份习俗。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听到四邻之事,扩展自己的视野。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稹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冷静观察和批判,彰显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课儿联(其六一五)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麻鞋行市上;皀帽老辽东。
春日田家三首(其二)
宋·黄大受
二月祭社时,相呼过前林。磨刀向猪羊,穴地安釜鬵。老幼相后先,再拜整衣襟。酾酒卜筊杯,庶知神灵歆。得吉共称好,足慰今年心。祭馀就广坐,不间富与贫。所会虽里闾,亦有连亲姻。持.....
题伏波将军庙
元·曹伯启
佐汉功臣矍铄翁,择君不受子阳封。椒房偶累云台像,薏苡还伤铜柱功。幸自生前识朱勃,不妨床下拜梁松。五溪未服星先陨,文叔端难比沛公。
台湾竹枝词(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
盂兰大会最闻名,鸡鸭豚鱼饭菜羹。一棒锣声初入耳,有人奋勇上孤棚。
偶感呈苏先生
宋·濮本
好手不甘袖,日对棋一枰。雄争汉楚垒,秘逞孙吴兵。偾着还自错,先机非偶赢。古今多少事,落尽此空声。
书事三绝(其三)
宋·刘克庄
昨收边讯云蝗入,近得京书报哨回。放得子陵归钓濑,还他高密上云台。
新文坛杂咏十首选七(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柳亚子
篝火狐鸣陈胜王,偶然点缀不寻常。流传人口虹和蚀,我意还输大泽乡。
胡生行
明·何景明
近时逢人论术数,胡生相法称独步。闭户时看人相篇,然灯夜读石室赋。吾观此术非荒唐,异人历代各有长。我朝名家亦不少,神妙无过袁柳庄。君学本从袁氏出,识鉴至今如画一。为客十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