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
蛟
亭
一
峰
擎
天
维
,
下
有
万
斛
水
。
委
蛇
到
涧
壑
,
遇
坎
亦
不
止
。
鸣
鼍
忽
动
地
,
涛
怒
生
足
底
。
得
非
坤
轴
裂
,
惊
视
坐
为
起
。
盆
倾
溅
珠
胎
,
鼎
沸
翻
玉
髓
。
长
蛟
躩
连
卷
,
救
首
复
救
尾
。
吾
庐
枕
清
浅
,
徙
倚
每
自
侈
。
及
兹
睹
奇
观
,
目
眩
颡
有
泚
。
便
欲
逃
世
纷
,
置
身
岩
穴
里
。
蓬
瀛
渺
溟
渤
,
对
面
不
遗
咫
。
嗟
余
闻
道
晚
,
今
始
忘
仕
已
。
重
来
三
十
年
,
恍
若
游
故
里
。
壮
颜
日
凋
瘁
,
浩
志
亦
颓
靡
。
载
歌
蜀
仙
诗
,
此
老
元
不
死
。
至
今
斯
亭
上
,
清
风
盈
棐
几
。
观
水
必
观
澜
,
是
中
存
妙
理
。
源
泉
何
混
混
,
有
本
故
如
此
。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怀古
写水
四季
夏季
佳节
抒情兼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壮丽的山水景象,充满了动感和神秘色彩。开篇“一峰擎天维,下有万斛水”即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画面,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似乎撑起了天空,而山脚下则是波涛汹涌的大水。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壮阔情怀。紧接着,“委蛇到涧壑,遇坎亦不止”中的“委蛇”形象,为读者描绘了一条在山谷间蜿蜒前行、不可阻挡的巨蟒。这一系列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力量感。而后文“鸣鼍忽动地,涛怒生足底”则通过声响和水流的猛烈运动,再次加深了这种力量与动感的体验。这里的“鸣鼍”,可能是指山中传来的一种巨大声响,与“涛怒生足底”的激荡波涛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这样的景象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不可抗力,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震撼和冲击。这种体验似乎触发了他对生命、时间与宇宙本源的深刻思考,如“得非坤轴裂,惊视坐为起”所示。随后,“盆倾溅珠胎,鼎沸翻玉髓”等句,则更进一步地丰富了这一系列超现实的幻象。这里的“盆倾”、“鼎沸”,都是用来形容水流和声音的强烈运动,而“珠胎”、“玉髓”的使用,更是增加了一种神秘与珍贵的色彩。至于“长蛟躩连卷,救首复救尾”一段,则似乎是在描绘一种生命力极其旺盛、在汹涌波涛中挣扎求生的景象。这里,“长蛟”作为水生动物的象征,其在水中的扭曲纠缠,正如同诗人面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态度。接下来的“吾庐枕清浅,徙倚每自侈”等句,则转换了一个宁静、安逸的生活场景。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与世隔绝的心灵避难所,而这种愿望,又恰恰是他面对汹涌波涛时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精细描绘和神秘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时间与宇宙本源的独特感悟。这种感悟,不仅体现在他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之中,也深藏于他内心的自我探索和精神追求之内。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登泰岳二首(其二)
明·尹台
夙忆名山北岸冠,天风海日振穹峦。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栈云飞十八盘。九节自携青竹杖,三花谁扫碧霞坛。翛然下览众山小,矫首苍茫六合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