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
抒情哲理
写景抒情
亲情情感
思乡亲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对未来世代的忧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两句直接点出主题,人生有限,但心中却承担着长久的忧愁。"自身病始可, 又为子孙愁"进一步说明这种忧虑不仅限于个人的健康,更延伸到对后代的牵挂。接下来的"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慰藉的心境。禾根和桑树都是农家常见的事物,通过这种低垂和高举的对比,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情感态度。最后两句"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则是将心中的忧愁比喻为不断下坠的秤锤,最终才在无尽的东海中找到平静。这里的"到底"可以理解为达到极限或最深处,而"始知休"则意味着在这种境界中,诗人才真正地感受到心灵的安宁。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未来世代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俗寻求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寒山

312首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