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
鸪
天
·
晋
祠
石
刻
二
阙
满
谷
萧
萧
落
叶
黄
。
绣
衣
总
马
驻
平
岗
。
一
川
野
色
迷
秋
色
,
四
面
山
光
接
水
光
。
花
作
阵
,
酒
为
浆
。
晋
祠
风
物
正
重
阳
。
殷
勒
留
住
黄
华
使
,
同
放
乾
坤
入
醉
乡
。
写景
秋色
地点
晋祠
节日
重阳
抒情
醉乡
咏物
酒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姜彧的《鹧鸪天·晋祠石刻二阙》描绘了一幅秋日晋祠的宁静而壮丽的画面。首句“满谷萧萧落叶黄”以萧瑟的秋声和金黄的落叶渲染出深秋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凋零之美。接下来,“绣衣总马驻平岗”则描绘了官员或游客骑马在平坦的岗地上停留,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两句进一步扩展视野,写出了广阔田野与秋色交融,四周山峦与水面相映成趣的开阔景象,展现出秋天的辽远和宁静。诗人运用“迷”字,表达了对这迷人景色的陶醉之情。下片“花作阵,酒为浆”以花和酒作为比喻,象征着生活的欢愉和节日的庆祝,点明此时正值重阳佳节。最后两句“殷勒留住黄华使,同放乾坤入醉乡”,通过“殷勒”表达出诗人希望留住美好时光,与朋友一同沉浸在醉人的秋意和节日气氛中,忘却尘世烦恼,享受天地间的和谐与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晋祠的秋景,融入了节日的欢快,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闲适情怀。
姜彧
4首
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因避战乱投奔张荣,遂举家迁往济南。聪颖好学,张荣爱其才,纳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为郎中断事官、参议官。后改知滨州,课民种桑,新桑遍野,人号“太守桑”。至元间,累官至行台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被拜为治书侍御史。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总管。后累官至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辞官,归故里济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词四首,皆赖晋祠石刻以传,见清方履篯《金石萃编补》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张锡
九秋霜景净,千门晓望通。仙游光御路,瑞塔迥凌空。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天文丽辰象,窃抃仰层穹。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屋名诗
南北朝·萧绎
梁园气色和,斗酒共相过。玉柱调新曲,画扇掩馀歌。深潭影菱菜,绝壁挂轻萝。木莲恨花晚,蔷薇嫌刺多。含情戏芳节,徐步待金波。
人日直夫东园小集
明·文徵明
雪后江梅灿玉英,萧然人日半阴晴。杂占谁问东方朔,妙思空怀薛道衡。綵胜千年传故事,菜盘七种荐春羹。白头不落山林事,又向名园听早莺。
一萼红·庚辰人日,定王台宴集,和姜白石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汉王宫。正良辰胜赏,荆楚岁华秾。草衬骢嘶,松留鹤守,谁道时序匆匆。入春早,商量梅柳,看嫩蕊,新绿引东风。花在诗前,雁归人后,酒满吟中。怀古感时都罢,喜清时政暇,故国年丰。.....
春日有作
宋·朱淑真
景近清明节,垂杨翠缕长。塞鸿归朔漠,海燕度潇湘。花丽繁争锦,莺娇巧转簧。西园正明媚,收拾入吟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