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草
堂
谒
少
陵
石
刻
像
昔
登
东
鲁
郭
,
今
上
锦
官
城
。
地
各
千
秋
胜
,
祠
经
历
劫
更
。
居
然
大
夏
庇
,
仍
旧
草
堂
名
。
同
是
风
尘
客
,
来
游
百
感
生
。
怀古抒情
地点
情感表达
历史人文
成都风光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姜星源的《游草堂谒少陵石刻像》描绘了诗人从东鲁郭到锦官城的行程,感慨万千。他将昔日登临东鲁(古代鲁国地区,孔子故里)的郭城与今日游览成都的草堂(杜甫草堂)相提并论,暗示两地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赞美了草堂历经千年仍保持其原有的风貌,犹如大夏庇护下的文化瑰宝,而草堂的名字依然如故,引发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昔登东鲁郭",诗人回忆起过去在东鲁的登临,可能暗含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今上锦官城",则表达了对杜甫草堂的实地探访;"地各千秋胜",强调两地历史的悠久和胜迹的卓越;"祠经历劫更",揭示了草堂虽历经沧桑,但仍然屹立不倒;"居然大夏庇",比喻草堂如同古代文明的庇护所;"仍旧草堂名",表达了对杜甫精神的坚守;"同是风尘客",诗人自比为漂泊的旅人;"来游百感生",游览中涌起种种复杂的情感。整首诗以时空流转为线索,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沧桑感。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赠梁渐子(其四)
明·陈邦彦
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子.....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