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写景
情感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室内听雨、观云的情景,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淡淡的忧愁。首联“听雨门常闭,看云枕自欹”写出了诗人闭门听雨、倚枕看云的悠闲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平静。颔联“閒愁喧燕语,浪喜飏蛛丝”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燕子的呢喃似乎在喧闹,蜘蛛丝的飘扬似乎带来了些许喜悦,但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诗人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愁绪。颈联“润气侵书帙,浮埃满砚池”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氛围,湿润的空气让书籍略显潮湿,砚台中积满了灰尘,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既有着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落寞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连朝亲药裹,无兴复吟诗”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连续多日需要服药,因此失去了往日的创作热情,甚至不再有兴致吟诗。这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健康问题,也暗含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听雨为引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