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拼音
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解析
①“未雨绸缪”和“有备无患”;都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意思。但“未雨绸缪”没有强调“无患”;前面可以加“必须”、“应该”等词;“有备无患”明确提出“无患”;意思较“未雨绸缪”多了一层。②见“防患未然”。
示例
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典故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以前五、六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故实际上仅存三百零五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为文学总集之祖,也是当时北方文学的代表。其中“风”是各国的民间歌谣,本由诸侯采撷其国的民歌,贡献于天子,并由乐官统筹管理。《诗经》中共分十五国风。“豳风”即为古豳国的歌谣,故地约在今陕西省邠县。〈鸱鸮〉一诗,则是诗人以鸟儿筑巢养雏鸟的辛苦,来抒发自身所经历的穷苦忧患。诗中提到,鸟儿为了确保巢的坚固,便在下雨之前,剥除桑根皮来修补鸟巢,以免风雨来临时,把鸟巢吹坏了。后来“未雨绸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事先预备以防患未然。
故事
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