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无患

拼音
yǒu bèi wú huàn
释义
备:防备;患:患难;灾祸。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解析
“有备无患”和“有恃无恐”;都含有“有所倚仗而没顾虑”的意思。但“有备无患”偏重在“有准备”;是为了避免祸患;“有恃无恐”偏重在“有依靠”便无所畏惧或毫不顾忌。表示“有特殊势力撑腰而放开胆量行事;近乎嚣张”的意思。
示例
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有备无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典故
“有备无患”就是事先若有准备,可以避免祸害的发生。一般认为这句成语是出自于《书经•说命中》。在〈说命〉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殷高宗时代的名相傅说(yuè)对他的谏言。傅说除了建议高宗要善任良臣外,并且说推动政务时,要考虑政策的良善及施行的时机。为政者宜谦虚为政,不宜自夸自己有多好、有多高的能力,因为这样不一定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任何事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免除祸患。相传殷高宗是先梦到辅佐人物的影像,醒后刻像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正在建版筑(犹今日泥水匠的工作)的傅说。命他为相后,殷得以富强。如果从〈说命〉这段话来看,殷高宗真是得贤人之助,因为“有备无患”正是为政者首当注意的要务。例如我们今天,政府在风雨未来之前,先注意防洪、防台;为了预防缺水,先作水资源储备、调度等等。万一事情发生时,才不会手忙脚乱,举措失策,灾害自然减少。这就是“有备无患”的精义所在,也是每个人当有的生活态度。这句成语常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成语连用。
故事
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大臣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