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写景
写春天
抒情
婉约
咏物
芭蕉叶
自然景观
情感
闺怨
山水

译文

第一句“徒倚閒亭过夕曛,碧阑干映石榴裙”的意思是:我在空闲的亭子里徘徊,度过这黄昏的时光,碧色的栏杆映照着石榴色的衣裙。
第二句“春深风雨浑难听,惟爱芭蕉叶底闻”的意思是:到了春意正浓的时候,风雨声变得难以入耳,唯独喜爱在芭蕉叶底下听那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傍晚时分,独自倚靠在空旷的亭中,眺望夕阳余晖的情景。碧绿的栏杆映衬着她身侧的石榴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春天的风雨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但诗中的主人公却特别喜爱在芭蕉叶下听到的雨声,这或许象征着她内心深处对某种清新、宁静之美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徒倚”、“闲亭”、“夕曛”、“碧阑干”、“石榴裙”、“春深”、“风雨”、“芭蕉叶”等意象,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闺阁文学中常见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月黄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月黄含雨气,隐映画楼前。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