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笔
生
陈
仲
实
吴
兴
老
冯
善
择
毫
,
择
毫
入
笔
铦
于
刀
。
近
年
杨
陆
亦
有
法
,
声
价
直
与
冯
齐
高
。
陈
生
后
出
奄
三
子
,
射
利
肯
作
庸
工
饕
。
欣
然
为
我
开
一
束
,
讵
数
豕
鬣
并
狸
毛
。
才
濡
入
手
即
圆
熟
,
挥
洒
不
觉
运
腕
劳
。
野
人
得
此
殊
快
意
,
翰
墨
虽
拙
尤
便
操
。
既
不
能
写
虫
鱼
疏
,
又
不
喜
书
龙
虎
韬
。
暮
年
但
欲
给
生
笔
,
收
拾
遗
史
明
诛
褒
。
顾
无
好
句
相
报
答
,
且
复
浮
以
尊
中
醪
。
气
酣
耳
热
秋
风
起
,
江
山
如
助
诗
人
豪
。
赞美
送别
咏物
写实
抒情
译文
吴兴的老冯善于挑选毫毛(即毛笔),挑选的毫毛用于制笔比刀还锐利。
近年来杨陆也有自己的制笔方法,他的声望和冯不相上下。
陈生后来居上超过了他们三人,他制作毛笔为的是谋取暴利,不算是正宗的制笔工匠。
他欣然为我送来一束笔,连同豕鬣(一种动物的毛)和狸毛等材料。
笔拿在手里很快就变得圆润熟练,挥洒起来不觉得手腕疲劳。
这样的笔对野人(作者自谦之词)来说特别满意,虽然我的书法技巧并不高明,但使用这样的笔还是方便操作。
但我既不能写关于虫鱼的疏文(一种文体),也不喜欢写龙虎的兵法(古代兵书)。
晚年只想有生活用品和生笔就足够了,以整理遗史、明辨褒贬为主。
没有办法用好的诗句来报答你,姑且用酒来招待你。
酒酣耳热,秋风渐起,江山如助诗人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郑东的《赠笔生陈仲实》诗,通过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对陈仲实所制毛笔的赞美之情。诗中首先提到吴兴的老冯擅长挑选毛笔,其笔锋锐利如同刀刃,暗示了陈仲实的技艺同样高超,与冯氏齐名。接着,诗人赞扬了陈仲实的创新精神,指出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技艺,还超越了他们,使得他的笔在市场上的声誉和价值与冯氏相当。诗的下半部分转向了对陈仲实所制之笔的直接描述。诗人形容这些笔在手中即刻展现出圆润流畅的特点,书写时仿佛不费吹灰之力,这无疑是对陈仲实技艺的高度肯定。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得到这些笔后的喜悦,认为它们不仅方便书写,还能激发创作的热情,即使无法写出精妙的诗句,也能在挥洒墨水时感受到一种快意。最后,诗人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了陈仲实的慷慨赠予,表示虽然自己没有足够的才华来回报这份厚礼,但愿意以饮酒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诗中的“气酣耳热秋风起,江山如助诗人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秋风中饮酒赋诗的情景,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也寓意着陈仲实的笔如同江山一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助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实笔艺的赞美和对自己使用体验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欣赏,也体现了文人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激励的精神。
郑东
36首
幼嗜书,明《春秋》。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弟郑采亦有文名。有《郑氏联璧集》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