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
川
驿
闲
坐
宦
情
愁
独
客
,
光
景
过
三
春
。
白
发
不
私
我
,
青
山
常
对
人
。
地
偏
尘
鞅
少
,
日
落
鹊
声
频
。
人
坐
能
忘
此
,
真
成
物
外
身
。
抒情写景
秋日景物
写意山水
时光感慨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播川驿中闲坐的情景,表达了其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首联“宦情愁独客,光景过三春”,开篇即点出诗人作为官场中人的孤独与愁苦,以及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宦途的艰辛与孤独感,随着春光的流逝愈发强烈,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颔联“白发不私我,青山常对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个人的衰老(白发)与永恒的自然(青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和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青山则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不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颈联“地偏尘鞅少,日落鹊声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环境。地偏之处,尘世的纷扰得以减少,日落时分,鹊声频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寻求宁静与和谐的愿望。尾联“人坐能忘此,真成物外身”,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状态。坐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成为了真正的“物外之人”,即超越了物质世界与世俗束缚的存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
猜您喜欢
次长守长历两孙自汶寄读诗韵(其二)
宋·刘摰
历也驹千里,新诗慰远思。霜秋鱼酒美,来趁寿觞时。
渡兴乐江望祝融次择之韵
宋·朱熹
江头晓渡野云遮,惆望山岐映暮霞。人值风波几千里,济川舟楫我侬誇。
脩父知县万里寄诗久未能答午枕梦见之觉而有答
宋·陈起
梦觉疏蝉韵更凄,阑干曲曲柳阴移。吴蚕蜀茧缲千尺,一种愁机两处丝。
夜饮月波堂
元·陈镒
花影当帘春夜长,主人迎客月波堂。深情得似深杯量,消尽铜匜一篆香。
对影
明·陈献章
风月情真诗浩荡,江湖水阔蓑飘翩。丹青不是江门影,又画瞿昙又画仙。
杂兴得七绝句(其一)
清·姚燮
十棒锣声夜市开,鸿濛九市九莲台。我行独向无灯巷,暗地偷听吉语来。
题姜如农侍郎荷戈图
清·全祖望
七尺疑金铸,须眉尚俨然。茫茫亡国戚,忽忽荷戈年。甬上曾弭节,先人辱赠笺。一军惊失守,连趼各殊天。珍重山居誓,苍凉野哭篇。哲昆棠荫在,赐庙海隅悬。馎饦诗无敌,蟛蜞话足传。归.....
病起
明·邓林
夜凉如水梦魂清,病体今朝渐觉平。下榻倚阑成久立,出门移杖欲闲行。贫来只有青毡在,老至难禁白发生。百岁几何开口笑,强吟聊遣□中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